/zytemplate/tpl193/images/banner1.jpg||
/zytemplate/tpl193/images/banner2.jpg||
/zytemplate/tpl193/images/banner3.jpg||
/zytemplate/tpl193/images/banner4.jpg||
/zytemplate/tpl193/images/banner5.jpg||

“五心”彰显仁德家风
——记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汪家玲先进事迹

时间:2021-08-10 08:45    来源:金安区纪检监察网  

汪家玲,现为六安市天润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安区人大代表、安徽省生态农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在她不平凡的人生中,先后荣获“全国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安徽省致富示范带头人”“六安市劳动模范”“六安市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诸多荣誉。对于汪家玲来说,可谓是事业有成,她不仅仅是致富创业的带头人,更是优良家风的传承和践行者,勤劳、朴实、宽容、相敬、奉献,用自己的孝心、善心、爱心、诚心和初心践行和传承着优良的家风,谱写出人生的华美篇章

用孝心滋养和睦之家

“玲子,要是太忙,就不要回来了。你们事情多,自己要注意身体,有事让夕芬多忙点。”汪家玲事业上再忙再累,总要抽时间回去看看婆婆,婆媳间无话不谈,相互体贴,相互关心,多年相处早已亲同母女。

“百善孝为先,行孝须及时”。汪家玲与爱人陈夕芬结婚后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婚后公公患有肺气肿,虽然上面还有哥哥嫂子,但是汪家玲从来没有推卸儿媳的责任。在汪家玲的心里,她认准了这样一个老理儿:公公也是爹,婆婆也是娘,既然是一家人,就一定要尽到赡养的义务。公公因为肺穿孔和肺积水两次住进重症病房,都是汪家玲亲自操持,并承担一切费用。在别人认为没救的情况下,是汪家玲的坚持,让公公又延续了十多年的生命。

“家和万事兴”,汪家玲深知家庭和睦是干好事业的基础。与公婆共同生活的十几年里,她躬行孝顺,面对患病的老人、不同的生活习惯,她总是能做到包容和忍让。不仅为公婆在集镇建了新房,还承担公婆的全部生活费用,每逢节日或出差总总不忘为公婆带上一份礼物想方设法逗老人开心,家庭生活和谐美满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她善待兄妹,经常上门拉家常,谁家要是有困难,总是及时帮助亲人间的关系十分融洽,优良和谐的家风为她事业成功注入源源不竭动力。

2019年,汪家玲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熟知汪家玲的邻居都“孝敬父母易,孝敬公婆难年如一日,更是难能可贵。汪家玲做到了。这个最美家庭的获得,实至名归!

用同心共谋事业发展

“不管是家庭还是公司,没有我行,没有家玲不行!”这是丈夫陈夕芬对自己爱人的评价,这一对家庭上的比翼鸟,事业上的夫妻档,无论是面对结婚初期的一无所有、事业初创时的拓荒困顿、转型升级时的艰难抉择,及至事业成功后的各种荣誉的纷至沓来,他们总是携手并肩,在共同的奋斗中同甘共苦,心心相印。

为支持汪家玲事业的发展,陈夕芬身兼数职,驾驶员、会计、文秘、业务员……他使出浑身解数,不断变换着自己的角色,像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没有丝毫怨言,二人在希望的田野上埋头耕耘,共同收获着事业和爱情。

在创业和脱贫致富圆梦路上,夫妻二人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相敬如宾、同舟共济。有困难共同面对,有矛盾共同解决,几乎没有红过脸,成为当地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妇。夫妻俩经营的农场规模不断壮大,不仅流转土地千余亩、投资3000余万元发展现代农业,还常年与安农大、安徽农科院、安徽科技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取得12项专利,为公司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是夫妻俩这种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优良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两个儿子。两个儿子却格外懂事,从小就很独立,学习十分优秀。他们从没有依赖父母的想法,而是自立自强,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大儿子目前是家乡的一名公务员,小儿子刚刚攻读完澳门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也考入了公务员。一家人均各有所成,着实令人羡慕称赞。

用善心传递温暖力量

总就是我的亲姐姐,她时刻把我当作亲弟弟一样照顾,对我和我的家人无微不至、关爱有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是在天润乳业上班21年的老职工汪家香满含热泪讲出的心里话。

2012年正月初七深夜31岁的汪家香因为突发脑梗塞,在家中突然病倒,六安市人民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汪家香孩子年幼,妻子患有忧郁症,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承担手术费用,准备放弃治疗紧急情况下,汪家玲及时与上海同济医院专家联系,连夜冒着风雪,送往上海同济医院,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机会

开颅手术很成功!在汪家香手术到住院治疗的16天里,作为司董事长的汪家玲一直陪护在病床前,不仅如此,还为汪家香垫付了20多万元的医药费。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一个企业对员工生命的深深关爱。

“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汪家玲有一颗大善之心,把自己的企业职工视为家人,在其遇到困难时提供了无私的帮助,不仅是救助了他的身体,更是救赎了他的精神,让他重拾信心,点燃生活的希望。如今的汪家香已完全康复,不仅成为业务骨干,更于2016年脱贫,获得了凤凰涅槃般的新生。

用爱心真情回馈社会

“虽说有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可我们文化程度不高,不知道弄些啥好?汪总及时送来资金和技术,鼓励我们养猪养鹅”在汪家玲的帮扶下,东桥镇中果店村贫困户徐能发等5户特困户总算是找到自己脱贫的好路子。不仅如此,汪家玲还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使东桥镇中果店村10余户贫困户受益。

“扶贫先扶智”,三十铺镇松林村特困户万立芳因丈夫病逝留下三个孩子,生活十分艰难,汪家玲多次深入家庭走访,救助7000余元,勉励孩子们一定要好好上学,完成学业,将来用知识和劳动改变自己的命运。她还为留守贫困儿童捐赠5000元、资助贫困大学生权成文5000元学费持续关注孩子们的教育和成长,

“扶贫必扶技。”从2013,汪家玲优先吸纳贫困户人员公司就业培养他们掌握种养殖专业技术近年来,公司还积极引导带动农民种植玉米、饲草和发展养鱼等,提供技术服务和启动资金,收购农民的玉米秸秆、玉米、稻草、山芋秧、花生秧等农作物,既解决秸秆焚烧的环境污染,又增加农民收入……

作为一个优秀农民企业家,汪家玲履行着自己的社会担当和社会责任,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演绎了一个勇于担当的感人故事。

用初心坚守党员本色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作为中共党员,汪家玲同志一直把革命先驱李大钊的这句话,作为自己行为做事的准则,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本色。

在日常工作中,汪家玲同志事事、处处、时时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她身上天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从不向困难低头,凭着一颗赤诚的奉献精神,顽强地追求着自己的事业。正是这种不服输的“女汉子”精神,使她由最初的6头奶牛的养殖小规模发展到总资产达5300余万元、占地1000余亩,成为集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水稻、饲草、果树种植,粮食收储、仓库租赁、装卸服务、农技服务、农产品加工生态园等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我们从小是苦过来的,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作为农民企业家、“安徽省致富示范带头人”,汪家玲把实现乡亲们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责任,不遗余力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真正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先后与万立芳、蒋林培等8名贫困户结成对子,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同时,还举办了农民技术培训班,吸收20余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公司就业,季节性招用工人100余人,实现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

“家风厚美,方圆百里众民赞仁德;玲心和善,寒暑十计大爱洒乡亲。”汪家玲同志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她带领公司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种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担当作为续写新篇章。(作者张永存 李军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ye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