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地县委党校组织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开展培训期间,在食堂推出了“清廉餐”,此事在网上爆料后,因认为存在有形式主义之嫌,而引发媒体与网友的热议和批评。
仅仅是“一餐饭”,何以能引起轩然大波,而遭到众多网友的反感和吐槽,分析其原因,是人们对隐形变异“四风”的深恶痛绝,对花样翻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零容忍”,这表明彻底纠“四风”树新风已深入人心,正在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该县委党校还在“清廉餐”中推出了名为“黑白分明”的木耳炒山药、“清清白白”的素炒白菜和“清廉本色”的炒藕片等一众菜名,真可谓是“别出心裁”。据当地官方新闻报道称,此举的目的是想让学员在用餐时感受“美食中的廉洁文化”。有网友评论说,如此“秀”色可餐,除了有“作秀”之嫌,真得能让人感受到廉洁文化就在身边吗?
煞费苦心搞几个菜名的“创意”,并非就能蕴含多少廉洁文化。学员们吃顿饭,在品味着酸甜咸辣中,自然而然地补充着营养和体能,对于“创意”而来的菜名有可能都不曾留意或一笑了之,这种哗众取宠的“文字游戏”,又能收到多少清廉教育效果呢!事实上,对于廉政勤政,人民群众关心的并不是领导干部有没有吃“清廉餐”、喝没喝“廉泉水”,而是看他们是否能做到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真心实意为民解难题、办实事。
这一波“标新立异”的操作,之所以招致一些网名反对和批评,是因为它“形”的色彩过于浓重,于无声处捎带了形式主义之“形”,不但没能收到良好的警示教育效果,反而可能带来“低级红”的负面影响。有网友直言,清廉之要在于严格自律的躬身践行,而不再于中看不中用的“形式”和“摆设”,如果吃白菜能吃出“清清白白”来,那么廉洁文化和饮食文化可能要换位思考了。
开展廉洁文化建设,丰富廉洁文化生活,可以有探索、有创新,但绝不能搞“花里胡哨”地作秀,更不能有罔顾事实、架空走偏劳民伤财的作派。要坚持实事求是,找准清廉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和落脚点,倾心尽力解决好老百姓反映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的作风问题,通过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一体推进“三不腐”走深走实。
清风润万家,廉韵启新程。加强廉政建设,一定要弘扬清廉之风,多出真招实措,多见身体力行,常抓务实之效,让清廉内化于心,外化与行。只有不断推动廉政建设从有“形”向力“行”转变,方能收到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实际效果,真正实现春风化雨、浸润人心。(霍邱县纪委监委 陈孝军)